TiKV 源码解析系列文章(十三)MVCC 数据读取

施闻轩 产品技术解读 2019-09-03

《TiKV 源码解析系列文章(十二)分布式事务》中,我们介绍了如何在满足事务特性的要求下进行数据写入。本文将介绍数据读取的流程。由于顺序扫(Forward Scan)比较具有代表性,因此本文只介绍顺序扫的流程,而不会介绍点查或逆序扫。点查是顺序扫的简化,相信读者理解了顺序扫的流程后能自己想出点查的实现,而逆序扫与顺序扫也比较类似,主要区别在于从后向前扫,稍复杂一些,相信大家在阅读本文后,也能自己对照着代码读懂逆序扫的实现。

数据格式

首先回忆一下事务写入完成后,在 RocksDB 层面存储的具体是什么样的数据

CF RocksDB Key RocksDB Value
Lock user_key lock_info
Default {user_key}{start_ts} user_value
Write {user_key}{commit_ts} write_info

其中:

  • 为了消除歧义,约定 User Key (user_key) 指 TiKV Client(如 TiDB)所写入的或所要读取的 Key,User Value (user_value) 指 User Key 对应的 Value。
  • lock_info包含 lock type、primary key、timestamp、ttl 等信息,见src/storage/mvcc/lock.rs
  • write_info包含 write type、start_ts 等信息,见src/storage/mvcc/write.rs

事务样例

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代码,我们假设 TiKV Client 之前进行了下面这些事务:

事务号 start_ts commit_ts KV
#1 0x01 0x03 PUT foo => foo_value,PUT bar => bar_value
#2 0x11 0x13 PUT foo => foo_value2,PUT box => box_value
#3 0x21 0x23 DELETE abc
#4 0x31 0x33 DELETE box

注意,TiDB 向 TiKV 写入的 Key(及上面的 user_key)并不会长成 foo、abc、box 这样,而大部分会是tXXXXXXXX_rXXXXXXXXtXXXXXXXX_iXXXXXXXX的格式。但 Key 的格式并不影响 TiKV 的逻辑处理,所以我们这里仅采用简化的 Key 作为样例。Value 同理。

每个事务 Prewrite 并 Commit 完毕后,落到 RocksDB 上的数据类似于这样:

  • 事务 #1:

    Write Key Write Value Default Key Default Value
    {foo}{0x03} type=PUT, start_ts=0x01 {foo}{0x01} foo_value
    {bar}{0x03} type=PUT, start_ts=0x01 {bar}{0x01} bar_value
  • 事务 #2:

    Write Key Write Value Default Key Default Value
    {foo}{0x13} type=PUT, start_ts=0x11 {foo}{0x11} foo_value2
    {盒子}{0 * 13} type=PUT, start_ts=0x11 {box}{0x11} box_value
  • 事务 #3:

    Write Key Write Value Default Key Default Value
    {abc} {0 x23} type=DELETE, start_ts=0x21
  • 事务 #4:

    Write Key Write Value Default Key Default Value
    {box}{0x33} type=DELETE, start_ts=0x31

实际在 RocksDB 中存储的数据与上面表格里写的略微不一样,主要区别有:

  1. TiKV Raft 层会修改实际写入 RocksDB 的 Key(例如增加前缀z)以便进行数据区分。对于 MVCC 和事务来说这个操作是透明的,因此我们先忽略这个。

  2. 用户的关键会被按照 Memory Comparable Encoding 方式进行编码,编码算法是以 8 字节为单位进行 Padding。这个操作确保了我们在 User Key 后面追加start_tscommit_ts之后实际写入的 Key 能保持与 User Key 具有相同的顺序。

    例如,假设我们依次写入abcabc\x00..\x00两个 User Key,在不进行 Padding 的情况下:

    用户的关键 Start Ts 写入的 Key
    abc 0x05 abc\x00\x00..\x05
    abc\x00..\x00 0x10 abc\x00\x00..\x00\x00\x00..\x10

    可见,User Key 顺序是abc < abc\x00..\x00,但写入的 Key 顺序却是abc\x00\x00..\x05 > abc\x00\x00..\x00\x00\x00..\x10。显然,在这之后,我们若想要有序地扫数据就会面临巨大的挑战。因此需要对 User Key 进行编码:

    Example 1:

    用户的关键: abc Encoded: abc\x00\x00\x00\x00\x00\xFA ^^^ ^^^^ Key Pad=5 ^^^^^^^^^^^^^^^^^^^^ Padding

    Example 2:

    用户的关键: abc\x00\x00\x00\x00\x00\x00\x00\x00 Encoded[0..9]: abc\x00\x00\x00\x00\x00\xFF ^^^^^^^^^^^^^^^^^^^^^^^ Key[0..8] ^^^^ Pad=0 Encoded[9..]: \x00\x00\x00\x00\x00\x00\x00\x00\xFA ^^^^^^^^^^^^ ^^^^ Key[8..11] Pad=5 ^^^^^^^^^^^^^^^^^^^^ Padding

    编码后的 Key 无论后面再追加什么 8 字节的 Timestamp,都能保持原来的顺序。

  3. TiKV 在 Key 中存储的 Timestamp(无论是start_ts还是commit_ts)都是 Timestamp 取反后的结果,其目的是让较新的数据(即 Timestamp 比较大的数据)排列在较老的数据(即 Timestamp 比较小的数据)前面。扫数据的流程利用了这个特性优化性能,继续阅读本文可以有所感受。后面本文中关于时间戳的部分将写作{!ts}来反映这个取反操作。

  4. TiKV 对较小(<= 64 字节)的 User Value 会进行优化,不存储在 Default CF 中,而是直接内嵌在 Lock Info 或 Write Info 中,从而加快这类 User Key 的扫的效率及写入效率。我们这个示例先暂且忽略这个优化,就当成 User Value 都很长没有进行内嵌。

顺序扫

顺序扫的代码位于src/storage/mvcc/reader/scanner/forward.rs。顺序扫的定义是给定scan_ts、可选的下界lower_bound与可选的上界upper_bound,需要依次知道在[lower_bound, upper_bound)范围内所有满足scan_ts(即最新commit_ts <= scan_ts)的数据。扫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中止,不需要扫出范围内所有数据。

以「事务样例」为例,假设其所有事务都 Commit 后:

  • scan_ts = 0x00 顺序扫[-∞, +∞)可依次扫出:(空)。
  • scan_ts = 0x05 顺序扫[-∞, +∞)可依次扫出:bar => bar_valuefoo => foo_value
  • scan_ts = 0x12 顺序扫[-∞, +∞),可依次扫出bar => bar_valuefoo => foo_value
  • scan_ts = 0x15 顺序扫[-∞, +∞)可依次扫出:bar => bar_valuebox => box_valuefoo => foo_value2
  • scan_ts = 0x35 顺序扫[-∞, +∞)可依次扫出:bar => bar_valuefoo => foo_value2
  • scan_ts = 0x05 顺序扫[c, +∞)可依次扫出:foo => foo_value

假设「事务样例」中事务 #1 已 Commit 而事务 #2 已 Prewrite 未 Commit,此时:

  • scan_ts = 0x05 顺序扫[-∞, +∞),可依次扫出:bar => bar_valuefoo => foo_value
  • scan_ts = 0x12 顺序扫[-∞, +∞),会先扫出bar => bar_value,若还要继续扫应当返回box的锁冲突。TiDB 拿到这个错误后会等锁、清锁并重试。

顺序扫流程

根据上面所说的顺序扫定义及例子,在不考虑锁冲突的情况下,可以想出一个最简单的实现思路就是不断将 Write CF 的 Cursor 从lower_bound往后移动,对于各个 User Key 跳过它commit_ts > scan_ts的版本,采纳第一个commit_ts <= scan_ts的版本,根据版本 Write Info 从 Default CF 中获取 Value,即可组成返回给上层的 KV 对。

这个思路很简单,但无法处理锁冲突。在有锁冲突的情况下,顺序扫只应当对扫到的数据处理锁冲突,没扫到的数据即使有锁,也不应该影响无冲突数据的正常扫(例如用户的 SQL 中有 limit)。由于不同 User Key(及同一个 User Key 的不同版本)都可能同时散落在 Write CF 与 Lock CF 中,因此TiKV 的思路类似于归并排序:同时移动 Write CF Cursor 与 Lock CF Cursor,在移动过程中这两个 Cursor 可能对应了不同的 User Key,较小的那个就是要优先处理的 User Key。如果这个 User Key 是 Lock CF 中的,说明可能遇到了锁冲突,需要返回失败或忽略。如果这个 User Key 是 Write CF 中的,说明有多版本可以供读取,需要找到最近的一个满足scan_ts要求的版本信息 Write Info,根据其内部记载的start_ts再从 Default CF 中获取 Value,从而组成 KV 对返回给上层。

TiKV 扫数据算法示意

图 1 TiKV 扫数据算法示意

单次迭代的具体流程为:

步骤 1.

首次迭代:将 Lock 及 Write CF Cursor Seek 到lower_bound处。此时它们各自指向了第一个>= lower_bound的 Key。

if!self.is_started {ifself.cfg.lower_bound.is_some() {self.write_cursor.seek(self.cfg.lower_bound.as_ref().unwrap(), ..., )?;self.lock_cursor.seek(self.cfg.lower_bound.as_ref().unwrap(), ..., )?; }else{self.write_cursor.seek_to_first(...);self.lock_cursor.seek_to_first(...); }self.is_started =真正的; }

步骤 2.

Lock Cursor 和 Write Cursor 分别指向的 Key 可能对应不同的 User Key(也可能指向空,代表该 CF 已没有更多数据)。比较 Lock Cursor 与 Write Cursor 可得出第一个遇到的 User Key:

letw_key=ifself.write_cursor.valid()? {Some(self.write_cursor.key(...)) }else{None};letl_key=ifself.lock_cursor.valid()? {Some(self.lock_cursor.key(...)) }else{None};match(w_key, l_key) { ... }

分支 2.1.

Write Cursor 指向空,Lock Cursor 指向空:说明两个 CF 都扫完了,该直接结束了。

示意图 1

图 2 进入本分支的一种情况,若 Seek 的是 e,则处于 Write Cursor 和 Lock Cursor 都指向空的状态
(current_user_key_slice, has_write, has_lock) =match(w_key, l_key) { (None,None) => {// Both cursors yield `None`: we know that there is nothing remaining.returnOk(None); } ... }

分支 2.2.

Write Cursor 指向某个值w_key,Lock Cursor 指向空:说明存在一个用户的关键= w_key的 Write Info,且没有任何> =开始键的 Lock Info。w_key即为第一个遇到的 User Key。

(current_user_key_slice, has_write, has_lock) =match(w_key, l_key) { ... (Some(k),None) => {// Write cursor yields something but lock cursor yields `None`:// We need to further step write cursor to our desired version(Key::truncate_ts_for(k)?,真正的,false) } ... }

分支 2.3.

Write Cursor 指向空,Lock Cursor 指向某个值l_key:说明存在一个用户的关键= l_key的 Lock Info。l_key即是第一个遇到的 User Key。

(current_user_key_slice, has_write, has_lock) =match(w_key, l_key) { ... (None,Some(k)) => {// Write cursor yields `None` but lock cursor yields something:// In RC, it means we got nothing.// In SI, we need to check if the lock will cause conflict.(k,false,真正的) } ... }

分支 2.4.

Write Cursor 指向某个值w_key,Lock Cursor 指向某个值l_key:说明存在一个用户的关键= l_key的 Lock Info、存在一个用户的关键= w_key的 Write Info。l_keyw_key中小的那个是第一个遇到的 User Key。

示意图 2

图 3 进入本分支的一种情况,若 Seek 的是 a,则处于 Write Cursor 和 Lock Cursor 都指向某个值的状态
(current_user_key_slice, has_write, has_lock) =match(w_key, l_key) { ... (Some(wk),Some(lk)) => {letwrite_user_key= Key::truncate_ts_for(wk)?;matchwrite_user_key.cmp(lk) { Ordering::Less => {// Write cursor user key < lock cursor, it means the lock of the// current key that write cursor is pointing to does not exist.(write_user_key,真正的,false) } Ordering::Greater => {// Write cursor user key > lock cursor, it means we got a lock of a// key that does not have a write. In SI, we need to check if the// lock will cause conflict.(lk,false,真正的) } Ordering::Equal => {// Write cursor user key == lock cursor, it means the lock of the// current key that write cursor is pointing to *exists*.(lk,真正的,真正的)}}}}

步骤 3.

如果在步骤 2 中,第一个遇到的 User Key 来自于 Lock,则:

步骤 3.1.

检查 Lock Info 是否有效,例如需要忽略start_ts > scan_ts的 lock。

letlock= {letlock_value=self.lock_cursor.value(...); Lock::parse(lock_value)? };matchsuper::util::check_lock(¤t_user_key,self.cfg.ts, &lock)? { CheckLockResult::NotLocked => {} CheckLockResult::Locked(e) => result =Err(e), CheckLockResult::Ignored(ts) => get_ts = ts, }

我们一般以当前的时间构造 scan_ts,为什么实际看到的似乎是“未来”的 lock?原因是这个读请求可能来自于一个早期开始的事务,或这个请求被网络阻塞了一会儿,或者我们正在读取历史数据

步骤 3.2.

将 Lock Cursor 往后移动一个 Key,以便下次迭代可以直接从新的 Lock 继续。此时 Lock Cursor 指向下一个 Lock(也可能指向空)。

3.3步骤。

在 3.1 步骤中检查下来有效的话报错返回这个 Lock,TiDB 后续需要进行清锁操作。

步骤 4.

如果在步骤 2 中,第一个遇到的 User Key 来自于 Write:

注:Lock Cursor 与 Write Cursor 可能一起指向了同一个 User Key 的不同版本。由于我们只想忽略锁对应的版本而不是想忽略这整个 User Key,因此此时步骤 3 和步骤 4 都会被执行,如下图所示。

示意图 3

图 4 一种 User Cursor 和 Lock Cursor 具有相同 User Key 的情况,Seek 的是 c

走到了目前这一步,说明我们需要从 Write Info 中读取 User Key 满足scan_ts的记录。需要注意,此时 User Key 可能是存在 Lock 的,但已被判定为应当忽略。

步骤 4.1.

将 Write Cursor Seek 到{w_key}{!scan_ts}处(注:参见「事务样例」中区别 3,时间戳存储时取了反,因此这里及本文其余部分都以!标记取反操作)。如果版本数很少(同时这也符合绝大多数场景),那么这个要 Seek 的 Key 很可能非常靠近当前位置。在这个情况下为了避免较大的 Seek 开销,TiKV 采取先next若干次再seek的策略:

// Try to iterate to `${user_key}_${ts}`. We first `next()` for a few times,// and if we have not reached where we want, we use `seek()`.// Whether we have *not* reached where we want by `next()`.letmutneeds_seek=真正的;foriin0..SEEK_BOUND {ifi >0{self.write_cursor.next(...);if!self.write_cursor.valid()? {// Key space ended.returnOk(None); } } {letcurrent_key=self.write_cursor.key(...);if!Key::is_user_key_eq(current_key, user_key.as_encoded().as_slice()) {// Meet another key.*met_next_user_key =真正的;returnOk(None); }ifKey::德科de_ts_from(current_key)? <= ts {// Founded, don't need to seek again.needs_seek =false;break; } } }// If we have not found `${user_key}_${ts}` in a few `next()`, directly `seek()`.ifneeds_seek {// `user_key` must have reserved space here, so its clone has reserved space too. So no// reallocation happens in `append_ts`.self.write_cursor .seek(&user_key.clone().append_ts(ts), ...)?;if!self.write_cursor.valid()? {// Key space ended.returnOk(None); }letcurrent_key=self.write_cursor.key(...);if!Key::is_user_key_eq(current_key, user_key.as_encoded().as_slice()) {// Meet another key.*met_next_user_key =真正的;returnOk(None); } }

步骤 4.2.

w_key可能没有任何commit_ts <= scan_ts的记录,因此 Seek{w_key}{!scan_ts}时可能直接越过了当前 User Key 进入下一个w_key,因此需要先判断一下现在 Write Cursor 对应的 User Key 是否仍然是w_key。如果是的话,说明这是我们找到的最大符合scan_ts的版本(Write Info)了,我们就可以依据该版本直接确定数据内容。若版本中包含的类型是DELETE,说明在这个版本下w_key或者说 User Key 已被删除,那么我们就当做它不存在;否则如果类型是PUT,就可以按照版本中存储的start_ts在 Default CF 中直接取得 User Value:Get{w_key}{!start_ts}

另一方面,如果这一步 Seek 到了下一个w_key,我们就不能采信这个新的w_key,什么也不做,回到步骤 2,因为这个新的w_key可能比l_key大了,需要先重新看一下l_key的情况。

// Now we must have reached the first key >= `${user_key}_${ts}`. However, we may// meet `Lock` or `Rollback`. In this case, more versions needs to be looked up.loop{letwrite= Write::parse(self.write_cursor.value(...))?;self.statistics.write.processed +=1;matchwrite.write_type { WriteType::Put =>returnOk(Some(self.load_data_by_write(write, user_key)?)), WriteType::Delete =>returnOk(None), WriteType::Lock | WriteType::Rollback => {// Continue iterate next `write`.} } ... }

步骤 4.3.

此时我们已经知道了w_key(即 User Key)符合scan_ts版本要求的 Value。为了能允许后续进一步迭代到下一个w_key,我们需要移动 Write Cursor 跳过当前w_key剩余所有版本。跳过的方法是 Seek{w_key}{\xFF..\xFF},此时 Write Cursor 指向第一个>= {w_key}{\xFF..\xFF}的 Key,也就是下一个w_key

fnmove_write_cursor_to_next_user_key(&mutself, current_user_key: &Key)->Result<()> {foriin0..SEEK_BOUND {ifi >0{self.write_cursor.next(...); }if!self.write_cursor.valid()? {// Key space ended. We are done here.returnOk(()); } {letcurrent_key=self.write_cursor.key(...);if!Key::is_user_key_eq(current_key, current_user_key.as_encoded().as_slice()) {// Found another user key. We are done here.returnOk(()); } } }// We have not found another user key for now, so we directly `seek()`.// After that, we must pointing to another key, or out of bound.// `current_user_key` must have reserved space here, so its clone has reserved space too.// So no reallocation happens in `append_ts`.self.write_cursor.internal_seek( ¤t_user_key.clone().append_ts(0), ..., )?;Ok(()) }

步骤 4.4.

依据之前取得的 User Value 返回 (User Key, User Value)。

步骤 5.

如果没有扫到值,回到 2。

样例解释

上面的步骤可能过于枯燥,接下来结合「事务样例」看一下流程。假设现在样例中的事务 #1 已递交而事务 #2 prewrite 完毕但还没 commit,则这几个样例事务在 RocksDB 存储的数据类似于如下所示:

样例事务在 RocksDB 的存储数据

图 5 样例事务在 RocksDB 的存储数据

现在尝试以 scan_ts = 0x05 顺序扫[-∞, +∞)

  • 执行步骤 1:首次迭代:将 Lock 及 Write CF Cursor Seek 到lower_bound处。

   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
    图 6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  • 执行步骤 2:对比 Lock Cursor 与 Write Cursor,进入分支 2.4。

  • 执行分支 2.4:Write Cursor 指向bar,Lock Cursor 指向box,User Key 为bar

  • 执行步骤 3:User Key = bar 不来自于 Lock,跳过。

  • 执行步骤 4:User Key = bar 来自于 Write,继续。

  • 执行步骤 4.1:Seek{w_key}{!scan_ts},即 Seekbar......\xFF\xFF..\xFA。Write Cursor 仍然是当前位置。

   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
    图 7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  • 执行步骤 4.2:此时 Write Key 指向 bar 与 User Key 相同,因此依据PUT (start_ts=1)从 Default CF 中获取到value = bar_value

  • 执行步骤 4.3:移动 Write Cursor 跳过当前bar剩余所有版本,即 Seekbar......\xFF\xFF..\xFF

   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
    图 8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  • 执行步骤 4.4:对外返回 Key Value 对(bar, bar_value)

  • 若外部只需要 1 个 KV 对(例如 limit = 1),此时就可以停止了,若外部还要继续获取更多 KV 对,则重新开始执行步骤 1。

  • 执行步骤 1:不是首次迭代,跳过。

  • 执行步骤 2:对比 Lock Cursor 与 Write Cursor,进入分支 2.4。

  • 执行分支 2.4:Write Cursor 指向foo,Lock Cursor 指向box,User Key 为box

   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
    图 9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  • 执行步骤 3:User Key = box 来自于 Lock,继续。

  • 执行步骤 3.1:检查 Lock Info。Lock 的 ts 为 0x11,scan_ts为 0x05,忽略这个 Lock 不返回锁冲突错误。

  • 执行步骤 3.2:将 Lock Cursor 往后移动一个 Key。

   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
    图 10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  • 执行步骤 4:User Key = box 不来自于 Write,跳过,回到步骤 2。

  • 执行步骤 2:对比 Lock Cursor 与 Write Cursor,进入分支 2.4。

  • 执行分支 2.4:Write Cursor 指向foo,Lock Cursor 指向foo,User Key 为foo

   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
    图 11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  • 执行步骤 3:User Key = foo 来自于 Lock,继续。与之前类似,锁被忽略,且 Lock Cursor 往后移动。

   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
    图 12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  • 执行步骤 4:User Key = foo 同样来自于 Write,继续。

  • 执行步骤 4.1:Seek{w_key}{!scan_ts},即 Seekfoo......\xFF\xFF..\xFA。Write Cursor 仍然是当前位置。

  • 执行步骤 4.2:此时 Write Key 指向 foo 与 User Key 相同,因此依据PUT (start_ts=1)从 Default CF 中获取到value = foo_value

  • 执行步骤 4.3:移动 Write Cursor 跳过当前foo剩余所有版本,即 Seekfoo......\xFF\xFF..\xFF

   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
    图 13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  • 执行步骤 4.4:对外返回 Key Value 对(foo, foo_value)

  • 若外部选择继续扫,则继续回到步骤 1。

  • 执行步骤 1:不是首次迭代,跳过。

  • 执行步骤 2:对比 Lock Cursor 与 Write Cursor,进入分支 2.1。

   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
    图 14 执行完毕后各个 Cursor 位置示意
  • 执行步骤 2.1:Write Cursor 和 Lock Cursor 都指向空,没有更多数据了。

总结

以上就是 MVCC 顺序扫数据代码的解析,点查和逆序扫流程与其类似,并且代码注释很详细,大家可以自主阅读理解。下篇文章我们会详细介绍悲观事务的代码实现。

点击查看更多TiKV 源码解析系列文章

目录